铿锵在线

我过圣诞节,更爱传统文化

近日,十位博士网上联名抵制“圣诞节”引发媒体热议。博士们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用心值得肯定,但要因此拒绝过“圣诞节”,甚至建议给“耶稣教”信奉设限,就未免有些过头了。

文化不可能固步自封,它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种交流的产物。就像博士们呼吁抵制的“圣诞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结果,它的起源并不在西方,而在中东地区。“耶稣教”也是从中东传播到西方和全世界的。我们自己的许多传统节日也一样。比如元宵节,相传是东汉明帝为提倡佛教,将佛教里正月十五日僧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引渡”过来,后来演进成一个盛大的民间节日。

交流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还可以让其漂洋过海、魅力远播。许多传统节日之所以历经数千年生命力不衰,传播与交流功不可没。比如我国的春节,除了我们,东亚、东南亚部分国家也在过,当然还有广大的海外华人。端午节也是这样。

不仅如此,即使是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也无时无刻不在交流。比如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就借鉴了日本的“人间国宝制度”。即将那些应该保护的项目(艺术、技术或代表性人物等)名之为“国宝”,制定相应措施加以保护。

西方人能够吃水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戴圣诞帽?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外域文化,“地球村”时代的吸纳与包容已经是无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圣诞节”在国内流行不是坏事,它正好折射了我们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某些不足。传统文化的保护不是画地为牢,相反是要把我们“包裹起来”的东西拿出来向世人推介,甚至像商品一样经营和营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注入现代元素,才能确保其活力与魅力。而这些都是我们要从“圣诞节”文化里学习和借鉴的。

每逢圣诞时节,大小商店架满货丰,树灯旖旎,音乐迷人。我喜欢这种喜洋洋、暖洋洋的节日气氛。为什么不去赶赶场,一者能够放松身心,二者能够消磨时日,还可以淘到不少物美价廉的小东西,所以往往不知觉挤进人群凑个热闹。不知道这算不算过圣诞节了。

如果是的话,我怎么找不到身上所谓的“‘中劣西优’的文化偏见”,也没感觉被外域文化给“浸染了”。——我还是原来的我呀。我过圣诞节,更爱民族传统文化,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