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在线

不要把离开家乡说得那么悲伤

不要把离开家乡说得那么悲伤

春节后,回乡大军陆续回归上班,开始新一年的漫漫征途。昨天我从乌鲁木齐到北京,也成为北漂大军的一员,陷入了巨大的离乡愁。

一年一度的春节人口大规模流动,制造了各种回乡见闻,负面居多,家乡凋敝、拜金日盛。好像活在家乡的人们生不如死,活罪难逃。因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引起的热门事件刷屏,也让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家乡崩塌。

甚至于未经证实的“上海姑娘陪男友回农村过年,看到第一顿饭立马分手”的帖子也刹那引爆网络,后来又辟谣说是虚假事件。为什么大家相信是真的?是因为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你心中想的,什么是门当户对,不就是我们爱得不够。

但是现实是,什么是门当户对,不就是你挣的钱不够。

有网友评论说:其实这件事情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这事儿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升温的热门话题,就在于它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家乡败落,地域差距,贫富差距,社会阶层固化……身边太多类似的事情让我们自行代入和脑补,哪怕这个事情本身是虚构的。

家乡是我们的信仰啊。衣锦还乡是我们的梦想啊。

可是我们的信仰和梦想,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

我在专栏文章《中产阶层的杯具人生》写到:有人说社会阶层固化,向上的通道很难。是挺难的。尤其是没有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通道,人人自危,一不小心就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而做为生活在大城市的中产阶层都做不到“衣食足则知荣辱”,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得不到满足,时常被羞辱得抬不起头来,这说明了什么?

有经济人士说,今年买房契税降低了,2000年就是这税率,1%-1.5%。等于国家让了2个点,假设四线产城市50万一套,便宜了1万元税,经济意义不大,是表个态度。为什么山清水秀,生活惬意的小城留不住人,留不住创业者?这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小企业是小城市稳定就业,创造房地产需求的主力军。现在小老板都呵呵了。

这次春节回家走亲访友,据寒珠观察:乌鲁木齐及周边三线城市的传统行业衰败,一些订单企业出货量减少,只好转外销。一些钢铁类大型企业形势不容乐观,四十岁左右的工人被内部退养买断工龄,自谋出路。我的一个学新闻的同学,在企业做宣传,因为行业不景气,人到中年,改行卖起了保险。他说,不卖保险,又能干什么呢?这说明了,城市越小,就业机会越少。

回乡见闻都在说乡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如何如何,其实城市之间也一样,一线和二三线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如果你的家乡在城市,和一线城市比,只有城市大小和就业机会多少的差别,不是留恋,而是城市化进程让年轻人无处可去,想要发展,只能去越来越大的城市。 

曾经我从北京逃离,回到了家乡。然后我为了工作,又来到了北京。经常会有人问我,你在老家有房有车,干嘛要来北京工作?

昨天,我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加入了春运大潮,下飞机到了首都T2机场,坐了大概有10分钟的摆渡车,下车后经过一个狭长简陋的过道,人挤人,像极了小时候看电影散场,大家各怀心事,心照不宣,经过了家乡的洗礼,从四面八方聚合的人们怀着忐忑,装着憧憬,揣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这样一步一步挪着,沉甸甸地往前走。

让我回想到了,春节回家的那天,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一下飞机,迎接我的是白茫茫一片干净的世界,机场过道铺着紫色薰衣草的毛毯,华丽精美,让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一出机场,清冽的风扑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我刹那热泪盈眶。

就连家门口的雪都是那么白,过年根本哪也不想去啊,就想分分钟窝在家里。我很幸运,走过千山万水,最美的风景还是家乡。

是啊,家乡这么好,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乡?

去年我辞职后,接到了很多猎头电话,都是北京的,没有一个是来自家乡的工作机会,后来我想创业,看了身边人的遭遇又作罢。这印证了:在城市化人口负增长的时代,未来只有大城市才有工作机会,在家乡除了自己创业和当公务员,两条路走不通的,只能离开家乡。

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有一系列大数据支持,并附上了北上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缺口预测,而周边劳动力充沛的大省,将被北上广抽血,成为抽血大省。

现在年轻人总是在犹豫,究竟是要回归生活惬意的小城镇家乡,还是奔赴大城市辛苦打拼开拓人生。我想说的是:你还能在这些选择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或许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就业和发展会让你的脚步像机器人一样自动做出选择。

为什么要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啊。

家乡不是每个人想回就能回得去的。

虽然我从小生活在城市,但有件事让我很受触动。去年八月,我受邀参加了在新疆举办的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颁奖典礼,这个活动是在一个新疆汉文化的古老村落举办,贾平凹也来了,聚集了国内知名作家艺术家。

作家刘亮程丢下了城市中的家,在这个几乎被搬空的村庄盖起了木垒书院,引得文化名人驱车前往,一些农户回迁,逐渐消失的村庄,被文学艺术挽救。举目望去,漫山遍野的麦田花草,植物娇艳,果子甜美,一切归于安静谧,特别美好的一个地方,我想这应该就是乡村最理想的模样吧。说实话,当时我看到这个村庄,很震惊,也很感动。在雾霾堵车人潮拥挤的城市,我们不就是想回归到这样的家乡吗?

我们觉得家乡不好,可是你有能力建一个你想要的家乡吗?

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感慨地说,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是中国文明得以生长存活的真正土壤。我想,大家心里是明白的,一个一个的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次第熄灭。现在大家都要吃有机食品,但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的功能越来越单一,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一个偏僻部门,它装不下须弥,它自身也不能发光,它完全笼罩在“北上广”的灯光下,正在失去它的公共生活、失去自己的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

广厦万间,夜眠七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地方小如芥子。不是我们不想回家乡,而是家乡早已变了模样,我们心里的那个家乡,是想象中的家乡。

有句话叫:“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谁不愿意呆在好山好水的家乡?听说在欧美,穷人住城市,富人住乡村,为什么外国有钱人住在郊区,穷人住市中心?而我们却恰恰相反。

为什么我们要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因为那里能盛得下我们的梦想。

如果不衣锦还乡,你能回得起家乡吗?

我心安处是故乡,不要把离开家乡说得那么悲伤。

我们终将逃离没有出路的家乡。

等哪一天,我们心中的梦想,统统变成现实,所有的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所有的就业是为了理想,所有的姑娘都是嫁给爱情的时候。我们离开家乡,就不会那么悲伤了。